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院长工作报告

作者:工会发布者:薛峰发布时间:2019-10-22来源:教代会制度及报告浏览次数:472

杨劲松

201931

同志们,老师们,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学校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的一年;是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的一年;也是重蓄新力、继往开来的一年。这一年,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八大工程”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巡视整改持续进行,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不断加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一年来学院发展情况和2019年工作重点做如下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2018年工作回顾

一、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 巡视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江苏省委第九巡视组于2018312日至512日对学校党委进行政治巡视,提出9大方面的53个问题。学校党委将把巡视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省委巡视要求,认真对照巡视反馈意见,深刻剖析问题原因,扎实推进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措施123条,目前已经一次性整改完成117条,受到省委巡视办的充分肯定,为学院事业再发展,改革再出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2.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选强配齐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持续开展党支部书记专项培训,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认真落实学院《基层党组织主要工作职责》,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导和管理考核。发放《党支部工作一本通》,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召开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3.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并实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实施方案》,层层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责任书,开展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做好网络舆情管控与研判,推进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有效落实。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荣获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央媒和省媒刊发学院事业发展报道多篇,扩大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据江苏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统计,2018年度,我校获得江苏省高校校报优秀作品二等奖2件,获奖比例占全省获奖的10所高职院校1/3

4.干部培养培训成效明显。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学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充实调整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完善干部培训体系,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先后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浙江嘉兴南湖、淮安恩来干部学院开展主题教育,选聘青年博士1名、优秀党员教师1名赴地方挂职,选派4名优秀青年教师赴本科院校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参加科技镇长团,邀请国内专家开展13场专题讲座。形成党员干部多岗位学习锻炼、“走出去”“请进来”双向联动的良性培养机制。

5.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纪检、监察、组织与审计等监督贯通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学院工作的具体层面,使党风廉政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制定并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关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办法》。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集中考核、党风廉政建设专项调研、作风建设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开设“清风讲堂”,开展首轮校内巡察试点。形成了风清气正,崇尚实干、埋头苦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综合改革,办学治校水平不断提升

1.学校更名,开始历史新征程。为了适应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需求,助推学院高水平发展,2018年学校成功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掀开学校发展新篇章。

2.忆往思来,绘就发展新蓝图。全校上下同心同力,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教学改革论坛顺利召开,校史馆如期落成,文艺晚会精彩纷呈,上级领导、兄弟院校、校友嘉宾、师生员工共聚一堂,总结办学成果,规划发展蓝图。

3.机构调整,优化治理新体系。为推进学院内设机构和教学单位设置科学化,学院对部分内设机构进行了设置与调整,提升了内设机构和教学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夯实学院发展基础,推进学院高水平建设。

4.二级管理,开展薪酬分配新改革。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责任,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完成绩效工资二级管理实施方案。

三、加强内涵建设,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1.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成果奖再添殊荣,学校申报的《装备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PECCW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仅有2所高职院校获奖,实现了江苏省高职院校“互联网+”大赛金奖零的突破。职业技能大赛再创佳绩,获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奖学生数量江苏省并列第一,学校被授予“2018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2018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教师信息化大赛成绩突出,获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在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2018年度获国家三大奖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教学能力比赛、技能大赛)加权统计中,我校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6位,在常高职院校第1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统计的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排名中,我校位列全国第34位,江苏省第2位。据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我校位列全省第14位。课题申报实现新突破,首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获批省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1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5项。优化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专业,新增3个新专业,停招6个专业。新增省级重点教材4本,申报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完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个。开展诊改专项培训9次,完成学院教育质量年报和现代化建设监测报告,顺利通过全省体育工作检查。

2.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出台《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修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文件,2018年新增博士8人,学校博士总数达22人,硕士总数达 354人。新增教授1人,研究员1人;新增副教授7人,副研究员2人;教授总数达23  人,副教授人总数达135人,新增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教师1名,优秀团队1个,组织各级各类培训190人次,国内研修、海外研修  43人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有了新的提升。

3.校企合作逐步深化。一是根据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巡视整改要求,针对学校科研工作的短板,挖掘释放科研创新活力,努力提升学院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引导和鼓励教师围绕专业开展系列科学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培育科研团队。遴选组建了10个科研团队、8个博士基金、9个青年基金项目。推进二级学院与行业标杆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立项;2018年科研收入比2017年大幅提高,专利申请数和授权发明专利有了历史性突破。四是整合校政企三方资源,打造校政企合作平台。与昆山、金坛、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布局建立四个产教融合区域合作联盟,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平台,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组织、推进重点专业与骨干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二级学院与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了“昆达电脑班”“有心电商班”“京东班”“徐工班”“今创班”“孟腾卓越工程师”班等订单班人才培养项目。五是加强培训,拓宽社会服务范畴。与全球光纤通信前3强企业亨通集团合作,共建亨通高压海外人才培训基地。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620人次;开展高技能人才社会培训298人次;完成1844人次的岗位技能社会培训。

4.国际合作交流大幅拓展。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留学生工作体系。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多渠道开展招生工作,已招收来自29个国家的289名留学生,超额完成任务。与南京工业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专升本合作。入选“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全省仅有20所高职院校入选。获得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成立 “塔吉克斯坦研究中心”,通过了教育厅留学生管理工作专项检查。二是多方合作,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拓宽视野、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师生出国出境交流培训,共安排1236人次(基本完成年初目标40人次)到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访问交流。

四、坚持以生为本,和谐校园建设深入推进

1.压实责任,顺利完成招生任务。明确“以‘生源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着力”的工作思路,实施“抓开局、保重点、稳收官”的三步策略,录取总数达到3763人,报到3582人,报到率达到95.2%,圆满完成了2018年招生任务。

2. 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全面落实学院“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的就业工作总体目标,开展讲座、比赛、求职服务等就业指导。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认真做好困难家庭毕业生及残疾毕业生的求职补贴发放工作。完成2018届毕业生就业调查,举办毕业生毕业实践供需洽谈会,接受省教育厅就业创业工作督查,被评为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3.多方联动,积极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组织召开了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思想政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十大育人”体系实施方案》,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学院“八大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将学生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一日常规”为抓手,开展“六个一”工程,提升服务育人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将“扶贫”与“扶智”结合,完善奖勤助贷资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老同志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化关工委主题教育活动,拓宽育人要素、育人载体和育人平台。以服务青年大学生为宗旨,积极推动团学工作。扎实推进团学改革,召开第四次团学双代会,开拓志愿服务平台,创新主题团课,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打造精品社团,丰富第二课堂形式内容。

   4.情系师生,积极回应师生关切。学院坚持把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全院教职工602人,2018年度学院教职工支出总经费为14767万元,人均24.53万元;全院教职工应发收入为 11859 万元,人均19.7万元;全院教职工实得收入为8907万元,人均14.8万元;另外退休人员支出180万元,临时工支出120万元。学生食堂装修升级、教工食堂改建扩建、师生就餐环境得到根本性转变、北门道路整修、南门门楼落成、学生公寓阳台栏杆更换、校园环境持续美化。匠心石、思源亭相继落成,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服务再升级,一站式服务贴心便利。全方位做好校园水电气供应、设施设备维护、餐饮服务、校园环境管理及医疗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5.规范管理,强化资产经费保障。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招投标采购工作;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项目管理,规范各类收支行为,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化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荣获江苏省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积极开展各项审计监督工作,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6.长效整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与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常态化排除安全隐患。举办安全、法制和消防讲座,安全教育覆盖全体在校师生;组建“四位一体”安保队伍,组织开展校园交通整治、举行消防应急疏散和灭火实战演练,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7.多措并举,提高群团工作水平。召开3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与民主管理,成立提案工作委员会和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困难教职工慰问、节假日福利发放等,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

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更加优秀的兄弟院校相比,与政府、社会、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要求相比,学校发展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许多硬骨头要啃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全院上下一定要勠力同心,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要紧紧围绕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以“八大工程”为抓手,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稳步推进。三是要打好招生攻坚战。生源就是财源、生源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全校教职工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讲大局、讲奉献、竭尽全力做好招生工作。

第二部分2019年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

2019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决策部署,将2019年确立为学院发展“质量提升年”,以学院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为引领,以“八大工程”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以优异成绩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做好巡视整改工作,把整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开展第二轮校内巡察。以整改和巡察促发展,引领学院事业不断前进。

   2.抓好基层党建。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总支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达到90%以上。

    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意识形态管控,守好学校课堂、新媒体等阵地,坚决不给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言论提供发声场所和舞台。

4.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履行“两个责任”履责记实和监督意见书制度。落实《省属本科院校纪委工作工作规定(试行)》,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进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开展违规吃喝及烟卡违规整治工作。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审计整改工作责任制。处置好各类信访件和问题线索,坚决查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不正之风。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推进学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及“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突出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爱岗敬业 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和“孝老爱亲 明礼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综合运用全媒体手段,加强舆论阵地管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管理和服务创新为抓手,开展“一日常规”检查和“六个一”工程,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服务育人水平。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丰富德育基地内涵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完善奖勤助贷资助体系建设。加强关工委工作,充分激发老同志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3.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宗旨,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体系。积极开展就业、择业观教育,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充分优质就业提供精准服务。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调研,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标准》,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品牌专业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和“1+X”证书试点单位。完成省级骨干专业中期检查和院级品牌专业验收。将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为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首届“教学节”活动,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大赛。以胡格教学改革为引领,加强模块化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协同二级学院参加全国和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

2.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达到80%以上,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达到30%以上。校外兼职教师完成50%以上的实践教学,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引进企业案例不少于3个。每个专业学生1年至少安排一次校外实训基地参观或实习机会。

3.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举办“建军杯”专业技能大赛,承办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组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获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受益面,建设技能竞赛教学资源库1个,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金课。加强三阶段教学检查和推门听课制度。推进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更新多媒体教学实施,重构教学空间。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10门左右的金课,争取建设1门国家在线开放课程,新增5门省级课程、50门院级课程。

四、维护师道尊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强化典型宣传,注重师德规范,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开展2019年教师节先进表彰工作,加强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努力争做“四有”好教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修订《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例》等制度文件。开展“青蓝工程”、“333工程”人选申报,积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创新创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和兼职创业导师,选聘省市两级产业教授4人。组织博士等教师下企业、科研院所实践锻炼。引育教授3人、博士8人,高技能人才2人,专业领军2人,技能大师、技术能手5人。创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3.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完善学生工作队伍职称晋升、职业发展和考核评价工作体系。举办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开展2019年辅导员工作案例征集暨优秀案例研讨活动,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积极组织参加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五、增强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1.优化科研创新生态软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科技改革30条”,修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纵向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科研相关制度。建立科研诚信机制,出台《科研诚信与信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指标,优化科研长效激励与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加大纵向项目培育力度,努力提高各二级学院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能力。组织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培训,举办科研、学术讲座4次,召开全院科研工作大会。

2.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统筹推进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与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成长科技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方面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立项建设10个校企深度合作项目。

3.加强校所企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大高水平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校所企共建研发机构和系统创新团队。申请专利150件,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3个,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0项,科研服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积极培育申报市科研平台、省科研成果奖、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科基金项目,力争获得新突破。

4.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的“333”双创教育体系,重点推进开发双创课程资源的“普惠计划”、组建双创班的“先锋计划”、成立双创项目训练营的“精英计划”,实现双创平台建设、双创活动及双创大赛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5.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承担在职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开展社会培训2500人次。拓展校地合作领域、校校专接本规模,培训收入900万元以上。

六、加快开放合作,促进国际教育交流

1.推进留学生教育增量提质。拓展留学生招生渠道,提高留学生招生门槛,留学生招生150人以上。实施生源质量工程和教学质量工程,HSK4级通过率达80%以上。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塔吉克斯坦留学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大与亨通高压开展海外人才培养的深度。稳步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

2.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继续做好龙华科技大学的短期研修项目。力争在师资交换、创新创业教育、悉尼协议认证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加大与国(境)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建立1-2项深度合作的优质项目,努力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3.加强校友会、基金会工作。召开学术研讨会、校友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发挥校友会平台功能,推进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发挥广大校友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强化基金会内部治理,规范基金项目运行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七、强化资源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着力强化财务、资产管理、审计、采购、设备管理工作。以内部控制建设为中心,以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为契机,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强化日常核算,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落实会计信息化建设,确保财务平稳运行。注重盘活存量资产,调优资产结构,提升资产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缩短采购审批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强化采购项目全过程监管。

2.切实做好后勤保障、校园建设和安全保卫工作。完成学校消防管道、南门环境改造、校园绿化整治工程。开展节能项目改造,建设节约型校园。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校园安全有序。

3.做好图书和档案工作。建设“网上一站式服务中心”,拓展数字校园功能应用,提升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促进馆藏纸质中文图书数字化,提升服务教学科研能力。完善档案管理利用体系,提高档案编研和管理。

4.做好信息化工作。完成智慧校园一期建设任务,启动二期建设,完成网站群建设,完成科研系统、人事系统的开发与上线,全面推动钉钉系统作为统一通讯平台和移动OA的使用;完成部分网络实施改造,升级VPN系统,保障校园网络运行,完成监控网和校园网的对接。开展信息化宣传服务月活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八、推进诊断改进,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一是认真研讨教育部有关文件,依据诊改复核工作指引,顶层设计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精准把握建设内涵,确保达成建设目标。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分段稳步全面推进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机制与文化建设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诊改工作。三是聚焦两链、平台、8字质量螺旋建立与运行等重点建设内容,抓住“目标标准、监测预警、诊断改进”三个关键环节,确保达成建设效果。四是做好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过程材料、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确保通过2020年试点复核。

九、全力攻坚克难,确保招生任务圆满完成

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定时召开招生工作座谈会、研讨会,不断激励全院教职工和招生志愿者树立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学校招生工作;进一步优化招生信息网、招生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建设。2019年学生录取数力争达到3800人。

同志们,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的发布,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院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这样的机遇,我们必须干字当头、逐梦奔跑、创新路、开新局,以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胸襟、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气魄,统筹谋划、大力推进学院事业发展。2019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力前行破坚冰,劈波斩浪勇前行,努力把学院办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示范校,奋力书写新时代常州工业学院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